技術文章
定義
雷諾實驗1883年,雷諾(Reynold)做了一系列經典實驗,以驗證前人所做的同類實驗,并力求找到流體流動由層流狀態過渡到湍流狀態所需的條件。雷諾用滴管在流體內注入有色顏料,發現流速不大時,管內呈現一條條與管壁平行并清晰可見的有色細絲即脈線,管內流體分層流動,互不混淆,說明管內流體處于層流運動狀態。若保持管徑不變,增大流速,則脈線變粗,開始出現波紋,隨管內流速的增加,波紋的數目和振幅逐漸加大,當流速達到某數值時,脈線突然分裂成許多運動著的小渦旋,繼而很快消失,使整個管內的流體帶上了淡薄的顏料的顏色。這說明管內流體的不規則運動,使各部分顏料顆粒相互劇烈摻混,并混亂而均勻地分散到整個流體之中,導致脈線消失,此時流體處于湍流狀態。
實驗目的
1、觀察液體流動時的層流和紊流現象。區分兩種不同流態的特征,搞清兩種流態產生的條件。分析圓管流態轉化的規律,加深對雷諾數的理解。
2、測定顏色水在管中的不同狀態下的雷諾數及沿程水頭損失。繪制沿程水頭損失和斷面平均流速的關系曲線,驗證不同流態下沿程水頭損失的規律是不同的。進一步掌握層流、紊流兩種流態的運動學特性與動力學特性。
3、通過對顏色水在管中的不同狀態的分析,加深對管流不同流態的了解。學習古典流體力學中應用無量綱參數進行實驗研究的方法,并了解其實用意義。
實驗原理
1、液體在運動時,存在著兩種根本不同的流動狀態。當液體流速較小時,慣性力較小,粘滯力對質點起控制作用,使各流層的液體質點互不混雜,液流呈層流運動。當液體流速逐漸增大,質點慣性力也逐漸增大,粘滯力對質點的控制逐漸減弱,當流速達到一定程度時,各流層的液體形成渦體并能脫離原流層,液流質點即互相混雜,液流呈紊流運動。這種從層流到紊流的運動狀態,反應了液流內部結構從量變到質變的一個變化過程。
液體運動的層流和紊流兩種型態,首先由英國物理學家雷諾進行了定性與定量的證實,并根據研究結果,提出液流型態可用下列無量綱數來判斷:
Re=Vd/ν
Re稱為雷諾數。液流型態開始變化時的雷諾數叫做臨界雷諾數。
在雷諾實驗裝置中,通過有色液體的質點運動,可以將兩種流態的根本區別清晰地反映出來。在層流中,有色液體與水互不混摻,呈直線運動狀態,在紊流中,有大小不等的渦體振蕩于各流層之間,有色液體與水混摻。
2、在如圖所示的實驗設備圖中,取1-1,1-2兩斷面,由恒定總流的能量方程知:
因為管徑不變V1=V2△h
所以,壓差計兩測壓管水面高差△h即為1-1和1-2兩斷面間的沿程水頭損失,用重量法或體積濁測出流量,并由實測的流量值求得斷面平均流速,作為lghf和lgv關系曲線,如下圖所示,曲線上EC段和BD段均可用直線關系式表示,由斜截式方程得:
lghf=lgk+m lgv lghf=lgk v m hf=kvm;m為直線的斜率
實驗結果表明EC=1,θ=45°,說明沿程水頭損失與流速的一次方成正比例關系,為層流區。BD段為紊流區,沿程水頭損失與流速的1.75~2次方成比例,即m=1.75~2.0,其中AB段即為層流向紊流轉變的過渡區,BC段為紊流向層流轉變的過渡區,C點為紊流向層流轉變的臨界點,C點所對應流速為下臨界流速,C點所對應的雷諾數為下臨界雷諾數。A點為層流向紊流轉變的臨界點,A點所對應流速為上臨界流速,A點所對應的雷諾數為上臨界雷諾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