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DYT216 "空氣動力學多功能實驗臺/多功能風洞/氣體射流實驗臺"
DYT372 排風罩性能實驗臺
DYZ111 風管風壓、風速、風量的測定實驗裝置
DYT008 軸流式風機性能實驗臺
DYK001 低速實驗風洞(可根據要求定制)
DYT009Ⅱ 軸流式風機風室性能實驗臺
風洞一般稱之為風洞試驗。簡單地講,就是依據運動的相對性原理,將飛行器的模型或實物固定在地面人工環境中,人為制造氣流流過,以此模擬空中各種復雜的飛行狀態,獲取試驗數據。這是現代飛機、火箭等研制定型和生產的“綠色通道”。簡單的說,風洞就是在地面上人為地創造一個“天空”。至于我們國家的風洞為什么會選擇建在大山深處,那是歷史原因造成的。
發達國家如何發展空氣動力學
空氣動力學是目前世界科學領域里較為活躍、具有發展潛力的學科之一。世界各發達國家對空氣動力學的發展都給予了高度重視,不惜花費巨額資金建設空氣動力試驗設施并開展研究工作。
美國早在80年代中期出臺的震撼的超級跨世紀工程——“星球大戰”計劃中,就曾把作為基礎學科的空氣動力學放在非常突出的重要位置上。的確,如果不先在空氣動力學上獲得重大突破,這個將耗資1萬億美元的超級工程,很多關鍵技術將無法解決。緊接著在1985年發表的“美國航空航天2000年”中,也把空氣動力學列為需要解決的七個問題中的第1個。而剩下的六個問題中還有四個與空氣動力學有關。這使美國花費巨額投資研制了每秒20億次的超級計算機專門為空氣動力學研究服務。
前蘇聯在“十月革命”勝利后的第二年,列寧就下令組建了國家空氣動力研究機構——中央流體動力研究院,并任命“俄羅斯航空之父”茹可夫斯基擔任院長,這一決策為前蘇聯成為世界上另一個航天大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二次大戰之前,斯大林曾下令建造了*1座可用于進行整架飛機試驗的全尺寸風洞。與美國相比,前蘇聯在空氣動力學的整體水平上毫不遜色,甚至在許多方面都先于美國,它在航空航天領域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足以說明這一點。
英、法兩國在二次大戰前均為的老牌航空先進國家,然而戰后他們突然發現自己比美、蘇等國落后了一截,于是兩國重振旗鼓、奮起直追。在戰后第二年,法國政府便決定把因戰爭和被占領分散到全國各地的研究機構組織到一起,組建了國家空氣動力研究機構,并在阿爾卑斯山腹地開始創建莫當試驗中心,走在世界前面的大功率空氣動力試驗風洞設備。曾經發明了*1座風洞的英國人更是不甘落后,除了政府加強對空氣動力學的領導規劃之外,充分利用大學進行基礎學科的研究。據有關資料透露,在英國的46所大學里,至少有30個以上高水平的空氣動力研究試驗室。
日本在戰后受到限制的情況下,航空工業曾有過長達8年的空白。但在此期間,其基礎研究——空氣動力學則進展神速。僅60年代,就先后仿制出11種飛機,自行設計8種飛機。